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非遗华章·年味飘香:楼洪亮婺式糕点献彩中国非遗馆

发布时间:2025-01-07文章来源:人文旅游学院 浏览次数: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各式非遗展品琳琅满目,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为庆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简称“中国非遗馆”)的展厅内,一场规模宏大、色彩斑斓的“过年——春节主题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一片繁华之中,婺式糕点代表性传承人楼洪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浙江省高技能拔尖人才,浙江金蓝领,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携其团队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守护非遗文化“瑰宝”,楼洪亮展婺式糕点技艺

楼洪亮大师作为浙江唯一受邀的非遗传承人,他身着传统服饰,手法娴熟地制作着婺式经典糕点,每一步都透露出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和对传统的深深敬意,瞬间成为了展览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对此次活动进行录制,并计划于春节期间播出,让全国观众共同见证这一传统技艺的精湛与辉煌。

讲述非遗文化“精髓”,楼洪亮解糕点文化深意

展会现场,楼洪亮大师向中国非遗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及央视主持人详细介绍了婺式传统糕点的制作技艺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他指出,中国南北糕点各具特色,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则以米制品为先,这种差异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动体现。对于老百姓而言,糕点不仅仅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的文化符号。

推行非遗文化“使命”,楼洪亮搭非遗交流平台

楼洪亮大师肩负重任,遍访民间,深入挖掘婺式糕点技艺,不仅精心传承古老风味,更勇于创新,搭建起非遗文化的交流平台,让传统糕点技艺在现代焕发新生。此次展会,楼大师精心准备两种南方传统糕点——红回回与松子糕,供观众品尝与欣赏。红回回,承载着悠久历史与南方人民的美好愿景,其圆柱形外观与光滑细腻的质感,让人一眼难忘;而松子糕,以其酥脆的口感与松子特有的香气,赢得了无数食客的青睐。

展现非遗文化“魅力”,楼洪亮促文化认同渐深

“过年——春节主题展”不仅是一次非遗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情感共鸣的盛会。通过楼洪亮大师等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深情讲述,观众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糕点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让观众在品味传统美食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中国非遗馆春节展,如同一扇窗,让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跃然眼前,点燃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火。楼洪亮大师携婺式糕点不仅为非遗传承之路注入了新活力,也映照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学院在非遗保护与创新上的坚定步伐。相信非遗文化将在传承与创新中浴火重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人类文明的广阔前程!

(审核 季振华 编辑 王丹萍)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丹萍